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设计与艺术学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大力夯实建设基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迈开可喜步伐。2002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本科学生1268人,研究生301人。
学科齐全体系完备。现有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设计、环境设计、音乐学、音乐舞蹈5个本科专业,有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艺术硕士(MFA)专业授权点(艺术设计、音乐领域)。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教育部虚拟实验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省级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省级生态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国家级、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8个,校级研究中心7个。江西省工业设计学会、江西省美术家协会设计艺术委员会、江西省美术家协会水彩·粉画艺术委员会、江西省室内装饰协会教育与信息化学术委员会、江西省非遗创新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学院。
专业实力不断增强。致力于面向社会,培养服务国家战略、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人才;面向国际,提高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设计、环境设计、音乐学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面向未来,探索适应行业发展趋势的“艺术+科技”的复合性创新人才。目前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实现了设计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00%全覆盖。音乐学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数字媒体艺术、产品设计专业获评全国A类专业,环境设计、音乐学专业获评全国B+类专业。
师资雄厚名师荟萃。现有专职教师83人,其中入选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5名;61.5%的教师具有高级职称(教授12人,副教授39人);63.9%的教师担任博士、硕士生导师;37.3%的教师具有国内外名校博士学位;48.2%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访学与工作经历。专业教师在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韩国等10多个国家举办展览和演出。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百余项,出版专著、教材超百部,发表论文上千篇,获得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专业竞赛奖300余项。
国际合作交流活跃。积极开拓国外名校资源,加强我院与国际知名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美国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日本九州大学艺术工学院、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日本九州大学用户科学研究中心等13所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多种合作交流关系。今年9月开始,与萨塞克斯大学、埃塞克斯大学、赫德斯菲尔德大学和巴斯斯巴大学4所英国名校合作,开展2+2国际本科项目(数字视觉设计专业)招生,该项目为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正式批准项目。
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学院始终坚持以“打造高质量活动,培育高素质学生”的理念,坚持“全动员”“全参与”的活动方针,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为目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院内活动。以凝练学院特色,发挥学院美育功能为主导,坚持“大美育”的工作思路,打造“艺马当先”周末文化广场、大学生艺术展演、学院迎新晚会、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云上音乐会、“爱心义卖”公益助学等系列品牌活动;学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主办全国性专业会议有影响。2010开始每年主办艺术与设计高端论坛、传统音乐高端论坛、研究生分论坛。近5年,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实务专家来院讲学300余场;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国际国内学科专业竞赛,在校生获得国内外高水平专业竞赛奖1356项;音乐师生组团赴英国开展了为期8天的“文明之光”孔子学院总部文艺巡演活动,主力参演全省庆祝国庆大型文艺活动;承担江西省“百姓大舞台”专场文艺表演;心乐合唱团是唯一参加江西省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汇演的高校代表队。
厚积薄发未来可期。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本,致力于塑造高素质、创新性、国际化的高层次艺术专业人才,注重学生学术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每届毕业生都实现了高升造率、高就业率、高就业质量的工作目标。每年都有一批毕业生进入伦敦大学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国王学院、悉尼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九州大学、利物浦大学、皇家设计与艺术学院、米兰理工大学、萨凡纳艺术与设计学院、东京艺术大学、莫纳什大学、罗马音乐学院、维多利亚音乐学院、莫斯科格涅辛音乐学院等国际知名学府继续深造;另有一批毕业生继续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江南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南京设计与艺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继续攻读学位。一批毕业生进入华为、腾讯、阿里、百度、网易、中建、中铁、万科、万达、上汽、海尔、海康威视、米哈游等国内知名企业工作,自主创业。因专业与社会需求契合度高,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可。(数据更新至202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