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非遗进财大"非遗传承人培训活动之二:印章篆刻

点击次数: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在南昌市文化馆、江西省财经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开展了第四期群星大讲堂进高校非遗传统人培训活动。自5月18日起到6月9日,每周末开课,为期一个月。在本次活动中,共开展了六类不同的非遗技艺,分别为罗亭面塑、印章雕刻、豫章剪纸、文港毛笔制作技艺、国画写意绣和瓷板画。让每位同学都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非遗技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篆刻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以书法和镌刻相结合,来制作印章。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 


 在学习篆刻之前,我们需要事先准备好印章材料如刻石、刻刀、印泥等,以及辅助工具如砂纸、锉刀、钢刷等。刻制过程中,需要注重刀法、字体、形象和构图等方面的表现,以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在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中,我们有请到了印章篆刻的非遗传承人——周卫东老师,老师在课堂上不仅传授了非遗知识,还逐个指导学生进行印章雕刻。篆刻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也突出镌刻中自由、酣畅的艺术表达。篆刻作品可以作为独立的艺术品欣赏,也可以在书画作品等领域广泛应用。同时,篆刻作品中的文字和图案往往代表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内涵,具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加强篆刻艺术的教育普及和传承弘扬。通过开设非遗课程、邀请传承人进校园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篆刻艺术,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应该加大对篆刻艺术的扶持力度,为篆刻家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和发展机会,让这门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图文/王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