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吴城非遗-- 江西财大与豫章师院开启保护传承新途径

点击次数:

2025 年 6 月 8 日,江西财经大学非遗研究中心主任张维刚与南昌豫章师范学院艺术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张海涛,赴永修县吴城镇考察非遗文化、观看海昏鼓乐团表演,感受传统渔歌、排工号子、傩舞等魅力。永修非遗“天师道音乐”代表性传承人、海昏鼓乐艺术团创始人孙靖皓,以及鼓乐艺术团团长、“江西海昏鼓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孙诗雨陪同。


图1:考察组合影  左起:孙靖皓、张维刚、张海涛


吴城镇是江西四大名镇之一,地处鄱阳湖、赣江、修河交汇处,曾是繁华的水上贸易重镇。望湖亭始建于晋太康元年,可俯瞰湖江壮阔,其木雕、砖雕工艺与当地传统建筑技艺一脉相承;吴城镇中心的吉安会馆始建于宋朝年间,建筑非常高大,占地1亩,鼎盛时期建有 48 座同乡会馆,占全镇古建筑的 30%”。 作为赣商会馆,承载深厚赣商文化,其建筑雕刻精美,节庆活动衍生的商贸文化融入渔歌、傩舞,鄱湖民歌、黄梅古调、昆曲名剧等比比皆是,热闹异常,非遗内涵丰富。

 

图2:太康元年建造的望湖亭

图3:宋朝年间建造的吉安会馆

历史上,众多名人活动为吴城非遗奠基。春秋时,吴国夫概在此筑 “三圻三城”,军事活动催生渔歌、号子创作灵感;伍子胥重视水运的理念间接影响吴城码头文化,推动排工号子诞生。汉废帝刘贺贬居于此立府,其带来的中原文化与本土融合,古建筑遗址为传统营造技艺提供范本,渔歌、傩舞也吸收相关文化元素。明末书画家蒋明凤隐居吴城,与董其昌的文化活动提升当地艺术审美,影响傩舞面具雕刻等非遗风格。

吴城镇章亚若故居同样备受关注。章亚若在此度过青少年时光,后与蒋经国结缘,1942 年生下双胞胎儿子蒋孝严和蒋孝慈。1992 年,蒋孝严曾来此参观生母故居,首次公开返乡寻根。故居于2018 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被当地纳入特色旅游线路,串联望湖亭、吉安会馆等景点,推出 “历史人文探秘之旅”,并开发文创产品。


图4:清末民初建造的章亚若故居  

图5: 吴城古镇一角


考察组观看了海昏鼓乐团表演,感受传统渔歌、排工号子、傩舞等非遗魅力,还走访多处景点。考察后,就非遗活态传承展开座谈,双方达成共识,拟开展合作,设想:建立非遗研究实践基地,依托基地进行学术研究,探索非遗与文创、旅游融合发展,助力吴城非遗传承,拓宽江财非遗研究中心的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


图6:现场座谈讨论

图7: 演出现场 张维刚、孙诗雨(艺术团长)

(图文/孙诗雨 张维刚 孙靖皓)

(一审/张美霞 二审/肖勇 三审/胡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