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文脉薪传·艺绘峡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访全国劳模石玉莲

点击次数:

6月28日,江西财经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文脉薪传·艺绘峡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金坪民族乡基层一线,感悟全国劳动模范的奋斗力量,开展“强国有我、青春有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暨2025年“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实践队成员先后走进甘蔗田、种植基地与科技小院,在“泥土课堂”中聆听榜样故事,在劳动实践中厚植奋斗情怀。


全国劳动模范、南下村党支部副书记石玉莲笑着招呼队员们加入劳作,在甘蔗田间感受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搞农业没有捷径,得下真功夫、吃真苦。”她与队员们围坐交谈,讲述起自己的奋斗历程,从普通农妇到村党支部副书记,从种植“门外汉”到带领村民发展甘蔗、葡萄等特色产业的“领头羊”,坦言曾因技术不足遭遇过失败,却始终靠着“不服输、求上进”的劲头,通过江西省推行的“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进入江西农业大学,通过系统的学习农业方面相关知识,完成学业返乡后便通过所掌握的农业种植技术成功挣到了“第一桶金”并帮助村民们解决相关农业问题。

 


实践队采访了来自江西财经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2021级环境设计毕业生石晶。作为石玉莲的侄女,她非常崇拜自己的姑姑并表示:“姑姑正是拥有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才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功。”


实践队走进金坪民族乡种植基地和科技小院。在葡萄架下,石书记手把手教队员们分辨葡萄品种的枝叶特征,演示如何修剪病枝、保留果穗,修剪不是“一刀切”,要根据光照、土壤情况调整。同时她介绍了小院“科研团队+农户+产业”的运营模式,通过高校专家驻点指导、本地农户参与试验、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种植效益,学会用创新思维为传统产业赋能。


今天的实践像一场立体课,在甘蔗田读懂了奋斗的分量,在访谈中触摸到坚持的温度,在基地里看到了创新的力量。据悉,江西财经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文脉薪传·艺绘峡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将围绕“民族文化赋能”“校园美育课程”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活动。通过此次与劳模的“零距离”接触,同学们纷纷表示将把“奋斗精神”融入专业实践,用设计之笔为乡村振兴描绘更生动的图景。

文/宋韵佳 皮璐璐 方芮 图/敖智 雷一鸣 杨思洋

(一审/张美霞 二审/肖勇 三审/胡文明)